娘子关原名苇泽关,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,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,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。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,居高临下,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,环绕关城奔腾而过。这里山险沟深,形势险要,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古城堡依山傍水,居高临下,建有关门两座。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,额题“直隶娘子关”,上有平台城保,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。南门危楼高耸,气宇轩昂,坚厚固实,青石筑砌。城门上“宿将楼”巍然屹立,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。门洞上额书 “京畿藩屏”四字,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。明代诗人王世贞有《娘子关偶成》:“夫人城北走降氏,娘子关前高义旗。今日关头成独笑,可无巾帼赠男儿。”
古往今来,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韩愈、司马光、元好问、王世贞、金农、乔宇、郭沫若等都留有诗词、佳句赞美娘子关。有联曰:“雄关百二谁为最,要路三千此并名。”“楼头古戍楼边寨,城外青山城下河。”我国著名诗人元好问很喜欢娘子关,他两次前往,都是在秋天。他留下的《水帘记异》、《游承天悬泉》两首长诗也都是写秋天的景色。“黄花绝境探不穷,道人曾约山樱红,镜台悬流不易得,世俗名取香炉峰”、“天孙机丝拂夜月,佛境蛛纲摇秋风,称奇叫绝喜欲舞,恨不日绕青芙蓉。”明代“后七子”之一的谢榛也游历了娘子关,他面对萧萧秋风中的董卓垒,不禁喟然长叹:“涧水风犹咽,林花火似燃,空余董卓垒,不使后人怜”的诗句。
明代吏部尚书乔宇的家乡离娘子关不远,也曾多次游历娘子关,并写下了不少诗,其中秋夜过故关的诗很有气势。诗云:“道旁松火映溪红,夜度层关月正中,老兴岂缘槽槊在,少年谁与弃儒同。河山表里连三晋,燕赵襟喉控七雄。圣代乾坤皆一统,诗书何地不并蒙。”诗中不仅写出了月夜过故关的情景,还写出了巍巍故关险要的地理位置,对仗工整,意义深远,气势逼人。
清代戏剧大家孔尚任在深秋路过娘子关时,见到苍岩危峰,边城古寨,感慨良多,写下了七律《路过固关》诗一首:“苍崖翠壑几层环,乱插危峰见固关。经窄难容人并过,城高不敢雁轻还,诗中边势云烟秀,画里军客佩剑闲。却被秋分多感慨,古来征战是名山。”
近代诗人郭沫若好题诗作字,经由之地,无不有乾隆余韵,一九六五年冬,郭沫若游山西,首有《过娘子关》之作。颂称云:“名关雄踞太行巅,雉堞逶迤入九天,石壁迎涛出峡谷,清泉飞瀑挂珠帘……”情景交融,的是郭氏佳句。